【校本教材】初中语文夯实基础、拓展阅读晨读精品诵读(113页,Word版,含答案)
5.00 元 自助下载
花小钱测试一把!
七年级第一学期
第一周第一天
一、 第一阵清风——诗词古韵
【阅读提示】
这首小诗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的,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形象,他划着小船去偷采白莲花,可是,他毕竟太幼稚了,还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行踪掩盖起来。朗读时,适宜用轻松语气,舒缓的节奏,饶有兴味地读。结尾的“开”字一定要拖长声音,读作“开————”才有韵味哟。读三遍,争取背过。用时5分钟。
池上(其二)
唐•白居易
小娃撑小艇,
偷采白莲回。
不解藏踪迹,
浮萍一道开。
诗意:
一个小孩撑着小船,
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。
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,
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。
二、第一声鸟语——字词正音
掌握一个成语
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注意“见”字的读音。用时2分钟。
dúshūbǎibiàn,qíyìzìxiàn
解释:见:显现。古同“现”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熟读后,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。
出处:晋•陈寿《三国志•魏志•董遇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”
三、第一缕花香——美文园地
不知道是哪位细心人还收藏着“大郅”初中时代的作文,虽然笔触还显稚嫩,但是,春天校园一天的风光还是写出来了,而且,从早到晚,以时间先后的顺序,写出了不同的“校园风光”。几处拟人手法很是可爱,“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”句耐人寻味;“小草睡着了”放在结尾处,又呼应了开头。整篇文章轻松自然,清新可人,也写出了小时候的“大郅”对校园生活的喜爱。读这篇文章需要:节奏均匀,语气轻快,情感愉悦,用时8分钟。
醉人的校园风光
王治郅
春天的风,吹进了校园,吹醒了万物。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,正好瞄到了风的背影,于是它急忙挤出自己贮存了整冬的绿。那新绿,让人见了好生欢喜。于是乎,同学们停下脚步,欣赏着这片新绿。
天边渐渐擦白,月亮婆婆守了一夜,再也禁不住床被的诱惑,悄悄的,悄悄的落下西山。紧接着,太阳公公上来了,没有人见过他们一起待在天上,他们就象被拆散的恋人一般。还是很静的,球声传来。几个早起的同学,抱着篮球,兴冲冲地跑向球场,鸟儿们见到球,哗啦啦四散飞去。操场边的,满头花白的老头正沿着跑道步履蹒跚地走着,爬满皱纹的脸却掩盖不住他的渴望青春的心。更多的同学徐徐进入学校,一路上有说有笑,此刻,我们的校园终于醒了。
开始热闹了。一晚不见,同学们却有千言万语相互倾诉,有的追逐打闹,有的捧书朗读,3年,为了中考,我们还得奋斗。敲钟声刺穿走廊,同学们呼地拥入教室,虽然静静地等待着老师们来上课,但脸上的意犹未尽,却让人一览无遗。
琅琅的读书声,布满了整个校园。散去的鸟儿觅食归来,相聚在一起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。同学们张大了眼睛,撑开了耳朵,害怕丢失掉老师讲的每一点知识点,老师们也不甘势弱,站在黑板前,伊伊呀呀唾液横飞;同学们鹦鹉学舌,满心期待下课的铃声。终于,又是一声刺耳的铃声,同学们冲出教室,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。
放学了。同学们散去,留下空旷的校园,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,刺耳的铃声,小鸟的叫声,留下的,只有寂静,还有风哗哗刮过的声音。
小草睡着了。嘘,你看,醉人的校园风光。
阅读全文,回答下列问题:
1.“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”句以外,再找两个拟人手法的句子。
①
②
2.通过这篇文章,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?为什么?
四、第一滴甘露——文言源泉
刚刚接触文言文有可能感觉吃力,不过,对照参考译文,你也许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主要意思。这篇短文旨在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:做学问空有志向不行,还得付诸行动。
学古文也这样,只要你肯去学,就没有学不好的。用时12分钟
为学
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贫者语于富者曰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富者曰:“子何恃而往?”曰:“吾一瓶一钵足矣。”富者曰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子何恃而往?”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富者有惭色。
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
(选自《白鹤堂文集》)
参考答案:
美文园地
1.①天边渐渐擦白,月亮婆婆守了一夜,再也禁不住床被的诱惑,悄悄的,悄悄的落下西山。
②小草睡着了。
2.首先,作者是个热爱校园的人,他把学校写得那么美丽,题目都是“醉人的校园风光”;其次,作者是位喜欢运动的人,一大早就进入操场打球,上课都盼着下课;第三,是个热爱学习的人,喜欢读书,认真听课等。
文言源泉
译文:
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,一个贫穷,一个富有。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:“我想到南海去,怎么样?”富有的和尚说:“你凭着什么去呢?”贫穷的和尚回答说:“我只要一个水瓶,一个饭碗就够了。”富有的和尚说:“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,还没有成行,你靠什么去呀!”到了第二年,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,把去过南海的事情告诉给了富有的和尚。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。
西蜀距离南海,不知道有几千里远,两个和尚,富有的一个没有去成,而贫穷的一个却去成了。人们的志向远大,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地方的穷和尚吗?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第二十周第二天
这首诗写的是除夕之夜旅居他乡的感怀。首联起句点明地点,次句点明人物,气象阔大。颔联写除夕雪夜客居异地的孤独。颈联写亲眷远离,僮仆成了至亲,再烘托“独”字。末联点出时逢除夕,更不堪漂泊。年终岁尾,离愁乡思,更难排遣。
语调沉重,读出凄凉孤独和浓浓的思念情感来。5分钟。
除夜有怀
崔涂
迢递三巴路,羁危万里身。
乱山残雪夜,孤烛异乡人。
渐与骨肉远,转于僮仆亲。
那堪正漂泊,明日岁华新。
巴郡巴东巴西,离家多么遥远;
漂泊在这艰险之地,真难容身。
山峦错落,大雪下到更残漏尽;
孤烛一支,彻夜伴我异乡客人。
我与骨肉亲眷,不觉渐离渐远;
只有身边僮仆,跟我越来越亲。
漂泊生涯之苦,怎么经受得了?
除夕一过,明日又是新年新春。
择邻而居(注意“择”不要写错,3—5分钟)
拼音:zélínérjū
解释: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。指选择好的环境。
示例:对孩子的教育不但要舍得投资,还要注意择邻而居。
自己造一个句子
择邻而居:
小说安排了两个几乎完全相同场景,只不过绳子的两端父与子位置发生了变化,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。我们在感叹一个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儿子、成就儿子的父亲时候,不得不思考:最后父与子为什么做出了相同的举动?而且,如果父亲“能看到他身上颤动的那根绳子,他肯定会笑”?儿子的成长必须要以牺牲父亲为代价的吗?新旧事物就是这样更替的吗?
思考这些问题,与同学讨论。根据故事情节,读出轻重缓急,10分钟。
父子
程习武
一家人靠采药度日,父亲天天都要爬山去采药。
山大,山险,父亲风中雨中一日日爬,爬过了大半辈子。
儿子一天天大起来,父亲让儿子也爬山。父亲拿一根绳子,一头拴了儿子,一头拴了自己,父亲在前面爬,儿子在后面爬。第一次爬山的时候,站在悬崖下面,父亲问儿子,你腰里的刀干什么用的?儿子说,到山上挖药用的。父亲说,还有呢?儿子看看前面的悬崖,看看悬崖上郁郁葱葱的树木,又瞪大眼睛看父亲。良久,摇摇头。父亲说,以后你会知道的。
一日,父子俩看见绝壁上一大片草呈坟状隆起,严严密密形成了一个包围圈。是参,是百年老参。父子俩奋力向上爬。父亲爬在前面,儿子爬在后面。没有路,只有陡峭的石壁,几乎无处可攀附手足。父子俩一点点往上艰难地移动,父亲抓住了一丛荆棘,离那棵参只有一步之遥了。突然,父亲感觉系在腰间的绳子猛地向下一坠,抓住荆棘的手几乎要脱开。紧接着传来儿子的惊呼。父亲低头看,儿子已经离开了石壁,被绳子吊着腰在半空里悠荡。
儿子的喊声惊惧而又慌乱。儿子喊,父亲,救我呀!儿子的喊声在莽莽苍苍的山间传过去又传过来,传过来又传过去,久久不散。
父亲不吭声,父亲只是奋力往上爬。父亲要攀住那棵荆棘。这时候父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老了。他感觉到自己的十根手指似乎在一点一点地松下去,松下去。可是不能松,父亲对自己说,下面有那根紧绷的绳子呀!父亲什么都不顾,他只是向上,向上。后来他的胳膊攀上去了,再后来,他的整个身子都攀上去了。攀上去的父亲又一点点地把儿子拉了上去。
在攀上去的过程中,父亲的腰被别在腰上的刀硌了,但父亲没有感觉到。这一次的爬山使父亲大病了一场,然后父亲就明显衰老了。
衰老了的父亲仍然要坚持爬山。仍然是一根绳子,一头拴了父亲,一头拴了儿子。不过,父亲和儿子换了位置,儿子在上面爬,父亲在下面爬。
儿子说父亲老了,不让父亲爬。父亲却坚持要爬,父亲不放心儿子。
站在山脚下,父亲对儿子说,你该知道刀还能干什么用了。儿子瞪大眼睛看父亲,但父亲没有说。
一日又一日,风中雨中。一日,父子俩又在一面绝壁上看见一棵很大的山参。父子俩奋力向上爬。在儿子快要爬近山参的时候,爬在下面的父亲的手松了,父亲离开了绝壁,在半空里悠悠荡荡。抓住一丛荆棘的儿子感觉到父亲很重很重,很重很重的父亲就要把他拉着坠下山谷了。儿子很惊恐地大声喊,天啊,怎么办呀?父亲不吭声,只是很吃力地从腰间抽出那把刀,朝绳子砍去。刀很锋利,一刀就把绳子砍断了。
绳子断了之后,父亲就朝山谷里坠下去。父亲的身子刚刚接触山岩,便有很长的一截绳子也坠下来,落在父亲的身上。绳子在父亲的身上颤颤地抖,似一条长蛇。绳子两端的刀痕都是齐刷刷的,刀快极了。
要是父亲能看到他身上颤动的那根绳子,他肯定会笑的——儿子到底明白了刀的用处——当父亲挥刀砍断绳子的时候,儿子也同时挥起了刀。儿子终于明白刀可以做什么用了。
1.结合全篇,说说以“父子”为题的好处。
2.结尾处理让人意想不到,“要是父亲能看到他身上颤动的那根绳子,他肯定会笑的”,父亲为什么会笑?
“昔孟母,择邻处”,为什么呢?就是为了给幼小的孟子寻找一个适合于他成长的环境。孟母知道环境对孩子的影响,伟大而有远见的孟母!12分钟。
孟母三迁
孟子幼时,其舍近墓,常嬉为墓间之事。其母曰:“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。”遂迁居市旁。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。其母曰:“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。”复徙居学宫旁。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,其母曰:“此可以处吾子矣。”遂居焉。
(选自西汉•刘向《烈女传•卷一•母仪》)
1.点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描写的主要人物,简明,概括性强。只这不加修饰的两个字,引人思考,激发阅读兴趣。
2.儿子终于明白了刀的用处,儿子长大了,能够独立了,拥有了血性,父亲为自己培养出的儿子骄傲;父亲的牺牲换来儿子的成长,父亲感到欣慰。
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。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、哭嚎的样子,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。孟子的妈妈看到了,就皱起眉头:“不行!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!”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,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。到了市集,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,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。孟子的妈妈知道了,又皱皱眉头:“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!”于是,他们又搬家了。这一次,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。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,官员到文庙,行礼跪拜,互相礼貌相待,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。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:“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!”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。
语文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语文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数学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数学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英语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英语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物理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物理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化学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化学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生物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生物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政治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政治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历史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历史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地理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地理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【语文备课大师】 尔雅教育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热线:18957460509 浙ICP备05067795号-2